8月下旬部門組織去了一趟壩上,雖然也就騎了騎馬,還是覺得不虛此行。記得剛來北京不久也去過一趟壩上,到現在還念念不忘,感覺北京周邊最值得去的地方非它莫屬,因為頭一次體會到騰云駕霧的感覺,頭一次欣賞到草原上讓人如癡如醉的美景。
這趟壩上之旅有幾點印象非常深刻:
1、塞翁失馬,焉知非福。我們這次去的人挺多,27、8個,路上聽到導游說壩上騎馬要一人30元/小時,當時就覺得不對勁,20還差不多,都說規模產生效益,怎么人越多,價格越離譜呢。到了壩上,吃完中飯,去和附近的馬主人談價格,還真是30,剛開始以為這些人串通好了,于是走到遠處找了一家,一人20,雖然費了一些口舌,總算談了一個滿意的價格,很高興的騎著馬兒上路了。沒想到剛走沒多遠,馬主人又追上來,說是不讓我們騎了。原來旅行社訂好的農家小院的導游給他們下了通牒,不讓他們以便宜的價格租給我們,因為導游要從中抽成,他也沒招。馬主人有些口齒不清,聽著他羅羅嗦嗦、結結巴巴地說了半天,知道要讓我們中途下馬,自己走回去,真是又可笑,又可氣。當時覺得有些點背,可沒想到真應了一句古話:塞翁失馬,焉知非福。雖然這次談的價格很實惠,但我們租的幾匹馬都是怎么敢都不走的主兒,尤其是我那匹,最難伺候,總是跟在勝利的馬屁股后面,不論我如何在馬背上“駕”個不停,只顧悠閑的吃著草,倒是“任他風吹浪打,我自規然不動”的大將風度。
另外趕馬的是個小孩,一看就經驗不足,只顧一個人在前面埋頭騎馬,和他說話也不搭腔。我們只得回去重新找馬,有了前車之鑒,選馬的前提就是要能跑,后來選定一家,就是因為馬主人說他們家盛產比賽得獎的賽馬。后來挑了幾匹,果然名不虛傳。一般的馬都是怎么喊駕都不走,我們這幾匹馬是怎么喊馭都不停,尤其是我和黃杰的兩匹馬,只要輕輕一磕馬肚子,稍稍放松韁繩,就會玩命的往前跑。聽到別人喊駕或者看到旁邊有馬在跑,同樣也會跟著瘋跑。加上趕馬的師傅也很有經驗,趕起馬來從容不迫、張馳有度,讓我們充分體會了騎馬的無窮樂趣。特別是黃杰,因為是處女騎,而且選了一匹非常能跑的快馬,中途下馬休息的時候手還在抖個不停,嘴里一直鼓鼓囊囊著要換馬,看來實在是太刺激2007了。等到騎著馬來到專門用于跑馬的沙地上時,更是充分體會了一把飛沙走石的感覺:黃杰的馬在前面猛跑,我的馬在后面狂追,前面馬蹄掀起的沙石打得我臉上生疼,一股游牧民族特有的豪情頓時油然而生,看來這騎馬還有助于培養人的野性啊。馬道上看著別人的馬怎么趕都不走,而我們的馬一路風馳電掣的時候,真想開懷大小,但又怕有些失禮,只好暗自在心里哼唱:馬兒喲,你慢些跑,慢些跑喲。是啊,再不慢些跑,屁股可真受不了。
2、這一趟除了過足騎馬癮外,坐車也做爽了。讓人想起一個笑話,螞蟻和大象發生了一夜情,第二天大象死了,螞蟻哭著說:這輩子不用干別的,盡他媽埋你了。我們也是一樣,這次旅行,除了騎馬,沒干別的,盡他媽坐車了。周六早上6點出發,12點到壩上,下午騎馬,晚上吃了頓烤全羊,烤的時候就開始下雨,飯后的篝火晚會自然就取消了。到了周日雨還沒停,原訂的娛樂節目也都泡了湯。早上9點就開始坐車返回北京,正好遇上堵車,晚上7、8點才到北京,就見一群IT民工在望京的生態園上演了一出惡狼傳說,才意猶未盡的回到家。仔細算下來,2天時間里,有1天半都在車上,還有半天在馬背上,真是一點沒閑著。當然中途也有一些小插曲,因為堵車時間太長,大家紛紛下車休息,還有人摘了一些野棗,給平淡的堵車增添了幾分樂趣。旅游車上放了幾段郭德綱的相聲,相當搞笑,可惜太少,聽來聽去就是那幾出。另外中途有個景點,頗有些懸空寺的感覺,附近很多當地人叫賣山里的特產,有同事買了一些山核桃,有甜的,有咸的,嘗了嘗味道還不錯。
這次壩上之旅,雖然玩的花樣不多,但僅僅就騎馬一件事,也夠我們回味好長時間了。最后總結了幾點小貼士:
1)時間不要安排太緊,要考慮堵車、下雨等不可抗因素,如果選擇周末出游,最好是周五走,周日回。
2)選在馬匹價格只是一個因素,重點是要選能跑的馬。推薦???家的馬。現在回想起來,就算為快馬多掏些錢,也是物有所值啊,更何況價格差不多呢。
3)路上多準備點吃的,如果一路順風還好,要是碰上堵車,就會意識到這樣做的英明了。另外不要象我們一樣去的時候吃太猛,回來時想吃卻沒有了。
4)如果跟團旅游,選馬時最好避開導游的耳目,單獨和馬主談,其實馬主也不希望導游他們從中抽成。
5)如果想看風景,最好還是十一前后去,8月底去草原基本還是一片綠色,到了十一前后,藍藍的天,白白的云,金黃的白樺林,碧綠的草坪,五顏六色,簡直美不勝收。
6)最后一點:壩上的溫度比北京低,這個時候去需要帶外套,穿長褲。